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解决方案 功能介绍 新闻中心 联系方式
QQ联系
电话联系
手机联系
QQ联系
电话联系
手机联系

CSM-TD铁路电务管理信息系统

发布时间:2019-01-16 15:10
发布者:admin
浏览次数:

一、概述

铁路电务管理信息系统(简称CSMIS)是依据《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》及《铁路电务管理信息化规划》的指导思想、建设原则、总体目标、体系结构和实施策略,以实现电务系统管理手段由制约型向适应型转变、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变、计划修向状态修转变为目标,采用管控结合、工作流、地理信息、智能化报表、图形化管理及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,覆盖铁道部、铁路局、电务段(含车间、工区)三级的广域网管理信息系统。CSMIS包括生产管理、安全调度、应急抢修、设备动态监测、设备维护、天窗修管理、通信业务管理、通信设备管理、教育培训、计量器具管理等信息处理及共享、辅助决策等子系统。

二、系统特点

易用性:采用习惯性的操作方式,避免重复学习;大量采用字典点击录入的方式,减少现场工作量;方便的导入、导出模式,便于数据的编辑、整理和共享;终端采用浏览器模式,无需安装任何软件即可轻松使用。

专业性:界面设计符合专业管理系统的特点,针对不同的用户,设计不同的操作界面,所有用户都能以愉悦的工作心情使用系统。

高效性:灵活的查询模式,将目标数据迅速定位。多种统计方法让数据生动再现,提高应变能力,加快决策过程。

及时性:实时再现现场安全生产情况,为各级领导掌控管内的安全及生产形势提供了便捷手段。

持久性:采集的大量历史数据存储在安全性好的数据库中,避免了手工管理纸介质数据无法长时间保存的问题。

直观性:采用管辖图直观显示线路、车站的地理位置、施工信息、报警信息,通过站场平面图显示设备在站场中的布置情况及属性信息。

真实性:减少了数据分析的人为干预环节,有效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,避免数据的二义性,为各级领导的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来源。

智能化:构建分析模型,多角度、多层次对数据进行分析,直观展示数据内在的关系,将信息转化为知识,为改进生产组织、提高决策水平提供支持。

三、系统框架

3.1.   系统逻辑架构

系统逻辑结构由物理层、数据层、通用平台、应用层、表现层等组成,物理层构建了系统的网络传输,数据层实现了数据存储,通用平台提供了大量共用的组件、应用层实现业务功能划分,表现层提供明晰动感的人机结合界面,各层次分工清晰,易维护,易扩展。安全体系由铁道部、铁路局、电务段三级管理中心组成,铁道部是最高管理中心,可以查询、指导各铁路局工作,铁路局可以各查询、指导电务段工作,电务段可以对本段的各部门、车间、工区实现管理监控。具体架构见下图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系统逻辑架构图

3.2.   物理架构

系统覆盖铁道部、铁路局、电务段(含车间、工区、车站)三级单位,并在各级单位设置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,服务器之间做集群来保证可靠性。各级单位的服务器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换,也可以和微机监测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。所有的用户通过终端访问服务器来使用本系统。如下图所示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3.3. 系统网络拓扑

系统网络结构由广域网和局域网组成,广域网可以独立组建2M数字通道或IP数据网,也可以利用既有的办公网络或监测网络,各级管理中心设有防火墙,实现数据隔离。下图为典型组网图。

 

 

系统网络拓扑图

3.4. 系统信息共享架构

系统可以和TDCS/CTC、微机监测、检修基地、设备履历薄等系统通过光电串口连接,实现数据共享、数据自动跟踪、统计等功能。同时系统预留了与工务、机务、电力、车务等其他信息系统的接口,为全路统一数据管理共享平台提供了基础保障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与外部系统接口共享

四、应用案列

现已在南京电务段、合肥电务段、济南电务段、南昌铁路局、济南通信段等单位投入应用。